时间:2022年7月8日 14:00-15:30
爱思唯尔旗下出版近3000本学术期刊,每年会收到两百多万份的投稿;经过编辑和审稿人的层层筛选,最终只有约25%的文章会被接收。那么在整个投审稿过程中,有哪些技巧和资源,能够提高投稿命中率,加快审稿流程呢?
爱思唯尔学术期刊部门的4位出版人,将在7月8号下午两点,与大家分享从业多年的学术出版经验。我们将针对论文写作、期刊选择、审稿流程,期刊团队,以及学术道德等方面,逐一解析常见问题,帮助科研人员提高投审稿水平;同时也期待大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,协助我们提高学术期刊水平。
会议日程
1、导致文章首轮被拒稿的一些易被忽略的因素
2、评审过程异常的原因,及加速审稿的方法
3、同行评议制度的现状、困境和发展趋势
4、常见学术不端行为及常规处理方案
5、科研人员成为编辑的主要途径和要求
主讲人与嘉宾

孙海燕博士,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系,曾在中科院、剑桥大学、意大利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高水平院校从事科研工作。她于2018年加入爱思唯尔,担任三本物理期刊的责任编辑,主要负责论文评审和期刊创新工作。自2019 起作为出版人,先后管理过28本学术期刊,并创办了两本新刊;共聘请到国内外资深学者作为期刊主编26位、副主编及编委成员200余位;组织过的编委会、写作评审培训、学术出版研讨会30多场;任职期间,她负责所有期刊的影响因子、期刊体量和质量,以及编委团队规模均有明显提高。

孟恺博士,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,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。曾在中国科学院及新西兰怀卡托(University of Waikato)科学系从事多年科研工作。曾承担或参加多项973计划、中科院先导专项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、面上项目多项及青年基金项目,期间发表SCI论文十余篇。孟恺现任爱思唯尔环境科学与管理学科出版人。

李季萌主要负责爱思唯尔计算机硬件,微电子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期刊发展与合作。曾任Taylor&Francis亚太区出版编辑,负责支持亚太区学术期刊的内容拓展、学协会合作及组织协调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。在此之前,李季萌任职于MDPI,担任环境及公共健康类期刊的责任编辑,具有多年在开放获取领域的出版经验。

王冬莉博士,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,目前管理“环境地球科学”科技期刊群。2016年至今年初,王博士曾经负责“地球科学”和“区域地球科学和古生物学”科技期刊群。在此之前,王博士就职于爱思唯尔与科学出版社的合资公司——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负责创办和管理生命科学类开放获取科技期刊。
参会方式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爱思唯尔科研出版服务号,免费注册参会

图书馆
2022年7月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