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题、开题在攻读硕士/博士阶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尽管大的科研方向通常由导师确定,但具体做什么,能否找到极具创新或挑战性的课题,都是后期发表高质量文章的关键。本期研讨会,我们邀请美国Texas A&M大学的刘静波教授和中、美优秀博士生代表,为大家分享如何选题、开题的宝贵经验,同时还将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。
欢迎免费注册,参加抽奖!奖品包括ACS笔记本、保温杯和双肩小背包,共计20名。
会议时间:2022年5月7日 9:30-10:30
报名方式:扫描二维码免费注册,参与抽奖。
直播平台:Zoom


主持人及报告人介绍
刘静波 教授(美国Texas A&M University-Kingsville and Texas A&M Energy Institute)

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,为德克萨斯农工大学金斯维尔分校及能源研究院终身制正教授,博士生导师,兼任教学中心主任,荣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(IUPAC)2021年化学或化学工程杰出女性奖。
刘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。由于在化学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领导地位及卓越贡献,她被科学理事会授予英国皇家科学家及化学家资格,并被林奈学会及皇家化学学会授予会士职称。她在不同专业学会担任领导职务,如美国化学学会能源和燃料分会顾问、前任会长及南得克萨斯分会当选会长;被选举为华美化学学会当选主席及旅美科协副主席,负责学术交流。刘教授曾担任空军实验室DEBI follow及NSWC Carderock夏季杰出科学家。她一直承担当地的Kleberg刑事调查司志愿顾问,负责法医法证和自动驾驶项目,为执法部门提供科学指导。
兰坤 博士后(复旦大学)

2013年6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,2020年1月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,师从赵东元院士;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,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交流学习;2020年3月至今,加入赵东元院士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。兰坤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有序晶态介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(versatile syntheses of crystalline mesoporous materials),目前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,包括J. Am. Chem. Soc.四篇, Angew. Chem. Int. Ed.两篇及 Chem, Matter等,受邀在国际/国内学术会议如第十届国际介观结构研讨会、第21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等做口头报告。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、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、优秀毕业生、复旦大学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、BTR新能源科技竞赛、宝钢奖学金、同济柯蓝奖学金等科研奖励;2022年1月,获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“骏马计划”A3岗(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)。
王焜昱 在读博士生(美国Texas A&M University)

2018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伯苓班,本科期间曾在师唯教授课题组接受科研训练,之后他进入了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周宏才(Hong-Cai Zhou)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,从事金属有机框架和多孔配位有机笼的相关研究。他已发表34篇共同作者的文章,并有8篇以第一/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在Angew. Chem. Int. Ed., ACS Cent. Sci., Trends. Chem., Chem. Soc. Rev., Chem.和 Matter等刊物上。他曾在戈登会议、美国化学会年会、法拉第论坛等17场国际会议上作报告,并多次获选口头报告奖和最佳海报奖。他还担任Foresight Institue分子机器方向研究员,美国能源部ECN决策委员会学生代表,美国化学会Poly/PMSE德州农工学生分会秘书,并受邀成为Commun. Chem.等7个期刊的独立审稿人。
图书馆
2022年5月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