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校园共读” 最美书评大赛圆满结束了。本次活动收到师生们的积极投稿,书评主题鲜明,观点明确,文笔流畅,脉络清晰,体现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读书人的良好风貌。经查重、初评后,评委评审打分,选出了一等奖1名,二等奖2名,三等奖3名,优秀奖7名。
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:
一等奖 |
邢立颖 |
二等奖 |
孙峥楷 |
罗浩翔 |
三等奖 |
聂江帆 |
李灵灵 |
孙雅茹 |
优秀奖 |
罗浩翔 |
薛 飞 |
黄耀弘 |
袁奕扬 |
李雨桐
|
师 越
|
姚宝烨
|
书评赏析
《活着》微书评 邢立颖
福贵双全人人盼,
命不如名谁能管。
富贵转瞬苦难长,
家道中落父母亡。
斗地主败田产失,
儿善良去心更伤。
女凤霞得良缘喜,
却难逃命运苦霜。
夫妻双双把命失,
唯留一儿于世上,
取名苦根愿命长。
可怜天公不开眼,
夺走希望泪两行。
福贵与牛相依靠,
土地播种盼生长。
人生逆旅路漫长,
命运重压不言弃。
福贵故事写人生,
汲取力量勇向前。
其实,在最初读这本书的时候,我并没有什么感觉,觉得这不过是一本靠堆叠苦难而出名的小说。但后来,我在《谭谈交通》里看到了一期节目,它被称为“现实版的《活着》”,他的遭遇跟福贵差不多,谭警官最后问他“为什么你还能这么开心呢?”,他只说了三个字“向前看。”我想这便是《活着》经久不衰的原因。
《活着》微书评 孙峥楷
余华的《活着》用平白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少爷到农民的一生,靠冷峻的文字向读者展现了世间的悲怆,借生命无法承受之痛来勾勒它的坚韧。
拜读之后我如鲠在喉,有种人在时代命运的交织下苍白的无力感——主人公富贵嗜赌如命,挥霍无度,坐吃山空后沦为贫农,饱受人生沧桑,历经丧妻丧子丧孙之痛,最终却能视往日如烟。
“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。”正是这种野性的本能更让人敬畏生命。漫长的进化把“活着”的使命烙印在基因,千疮百孔的富贵像庄子鼓盆而歌一样将生死归于自然,可歌可颂的生命力量让他在磨难中如独树立于黄土,能击倒他的不是大起大落的人生,不是接踵而至的灾厄,只有他选择活着与否的信念。
《追风筝的人》微书评 李灵灵
低头正视你的深渊,抬头追赶你的风筝
从前,喀布尔的天空碧蓝广袤,街道人头攒动,流着烤肉与水果的香气,阿米尔的身边总有为他挺身而出的哈桑。现在,喀布尔是一片砖石废墟,弥漫着血与泪的沉默;阿米尔远走美国,哈桑客死他乡,但他们的故事远没有结束。这场关于阿米尔的救赎,精彩的是阿米尔步步承认自己的种种“劣迹”,层层对视品性里的懦弱,最终催生出了宽恕。而我们如何面对曾经的错误?“当罪行导致善行,那就是真正的获救。”越发觉得,正视自己的懦弱,才是真正的勇敢。凝视深渊太久,你会坠落其中;而若一味逃离,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深渊的阴影之下。曾记否,和谁并肩追过记忆里“风筝”呢?而如今,我们又在追赶怎样的风筝呢?风乍起,毅然迎风踏山河,扶摇直上追筝去。
《孟子》微书评 姚宝烨
孟子,生于乱世,怀一腔热血,一腔孤勇,志于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。他为发扬儒学,奔走呼号。他在中国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丰碑。孟子继承于孔子,主张推行仁政,但和孔子又有些不同。孟子注重“民贵君轻”,孟子认为如果君主不仁,可以替之杀之,不再拘泥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比孔子更加激进,灵活。学而优则仕,但孟子认为君王贤明可以为臣,不贤明也可以不为。其性善论也是其主要的论点,也将眼光放眼于天下志士,并提出个人准则“古之人,得志,泽加于民;不得志,修身见于世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”